发展绿色建筑  促进循环经济

Develop green buildings and promote circular economy

  • 回到顶部
  • 0756-2897876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业界动态    让绿色建筑走近千家万户!

让绿色建筑走近千家万户!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发展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等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对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材等给予了高度关注。

普及推广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满足标准要求的建筑。

业内普遍认为,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符合中国国情,是新建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能够有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对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增太认为,目前,政府对超低能耗建筑相关鼓励政策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建建筑超低能耗示范项目,比如针对项目的直接资金奖励、容积率奖励、示范项目申报等政策,但对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示范片区、示范城市的相关政策较少。因此,他建议,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提高既有建筑改造、城市更新、工业厂房等建筑的节能标准;推动开展建筑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加大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出台政策鼓励超低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打造超低能耗创新示范社区、区域和示范城市。

在超低能耗建筑具体操作层面,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在《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节能门窗的建议》中认为,门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据统计,2023年全国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涉及居民近865万户,若在这些小区改造中采用节能门窗,年可节约标煤约7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0万吨。老旧小区改造中若采用2.0节能标准的断桥隔热门窗,折合每平方米建筑成本仅增加约200元,却能有效提升建筑的保温、隔声、密封、防盗、防霾等性能,更好地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倪海琼建议,应将节能门窗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必选项目清单,鼓励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优先采用节能门窗等环保产品。另外,建立标准化系统门窗数据库。建立门窗产品数据库,重构市场应用规则,形成质量可靠的“一站式”产品集采平台。

如果说前两位代表是从微观层面来对超低能耗建筑提出建议,那么,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副主任徐礼华则是从整个产业角度,建议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

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高校结合智能建造等相关专业建设,培养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支持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研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材料、技术、工艺、设备。开展专业培训,提高设计、施工、管理等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鼓励地方建筑龙头企业或绿色示范企业加强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的宣传推广,培养一批掌握被动式技术和创新管理能力的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管理者。

二要加大示范推广力度。突出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在老旧小区改造房屋、保障性租赁住房及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适时引导现有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公益性既有建筑开展低能耗绿色化改造。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增量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如新风机组、窗户、外墙体、屋顶保温和地下室顶板等进行价值工程分析,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产品价值。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了解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全生命期内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三要加强低碳技术基础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低碳技术和标准体系的研究,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涉及的墙体、门窗、玻璃、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等进行研发,夯实产业基础。促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构建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体系。鼓励和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划、设计、建材生产、施工、监理、检测、运维等相关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建立全产业链管理平台,使相关上下游产业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高效沟通、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提供产业化基础。

四要制定相关标准和激励政策。编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专项规划和技术标准,制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材料研发、施工与质量控制、智慧运营、能效评估等方面的质量监管、咨询服务标准体系。鼓励各地区制定合理可控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投资者与开发商应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积极性。

加速研发应用绿色建材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材逐渐成为支撑建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面对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强约束,国家‘双碳’目标的硬任务,加快绿色材料创新应用、构建全链条生态圈,成为我国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新赛道的必然选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构建绿色材料生态圈,助推“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彭寿从发展绿色建材的宏观层面建议,加速完善构建绿色材料标准体系,覆盖材料制备、产品认证、绿色应用、检测验收等各环节,推动绿色材料与绿色建筑标准协同发展、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持续激发绿色转型新动能。进一步制定发布绿色材料应用强制性政策。对新建建筑及原有建筑改造强制采用新型绿色材料,明确新建建筑碳减排指标,并且在政府公共采购和市场投资项目中强制要求采购绿色产品。建立专业化机构,加速新型绿色材料的国际检测、评估、认证进程。围绕应用规范、技术集成、标准建立、认证标识等,集聚资源、集中发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国际化标准工作机制,让绿色材料、绿色产品、绿色标准走向世界。

具体到微观层面,代表委员也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廖增太提出,取消人造板材甲醛释放标准中的国家E1级标准,仅保留要求更高的E0级和ENF级标准,以此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他建议出台公共场所室内空间必须使用无醛环保人造板的强制规范,鼓励对重点公共场所进行无醛化示范,打造健康放心的人居环境。

对人造板标准关注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田。他在《关于将“生物质废弃物替代木材生产人造板项目减排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纳入CCER机制的建议》中提出,根据“方法学”测算,采用以枝丫材、小径材、加工剩余物、竹材、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单位无醛人造板碳减排量为0.9229tCO2/m3(以刨花板为例测算),碳减排效果显著。所以,他建议生态环境部将“方法学”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支持无醛添加刨花板生产企业享受相关政策,加快实现生物质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绿色价值,促进人造板产业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钢日照公司科技质量中心、钢铁研究院专家胡淑娥带来了一项推广钢结构住宅的建议。她认为,发展钢结构建筑是促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有力抓手,也是钢铁业产品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实现钢铁资源储备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她建议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促进钢铁业、建筑业低碳融合发展。

胡淑娥表示,建筑钢结构材料应持续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钢结构住宅用强度高、韧性好的高性能钢材,以及耐火、耐腐蚀、带形状的高功能钢材;扶持一批重点钢铁企业进一步延伸钢铁产业链,鼓励开展钢结构的生产、加工、配送,打通钢铁生产和钢结构建筑应用的堵点;积极搭建覆盖钢结构住宅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提高钢结构建筑智能、绿色、标准化制造水平,不断改善钢结构住宅的品质。

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拥有的两大最为显著的技术特点。这两大技术特点不仅可以为百姓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优越人居环境,同时能促进节约用能、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以及产业升级。通过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能够让绿色建筑更快走近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浏览量:0
发表于:2024-03-15 14:48

文章详情